嶺南陶花---第六輯
- 1-10-2013
教育家辦學的廣州私立華聯學院
—實踐“教育改變人民大眾的命運”!
20世紀90年代,以全國優秀教師、華南師範大學退休教授侯德富先生為創始人,來自華南師範大學、廣州大學、武漢大學、門大學等知名高校的退休教授團隊,為了「教育改變人民大眾命運」的共同教育信仰,讓「應試教育」落榜的考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為目的,白手起家,開創了新中國第一所私立高校——廣州私立華聯學院。
教育改變命運的侯德富校長
侯德富校長,少年時代,由於家道衰落,生活窮困,喪失了進學校讀書的機會。十四歲時隻身走出家鄉,在親戚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,進了中學。青年時代,在新中國面向工農大眾的人民教育運動中,生活窮困無錢讀書的他,成了享受免費教育和助學金的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和第一代研究生,成長為一名師範大學的教授。他刻骨銘心地感恩︰新中國面向工農大眾的人民教育運動改變了他的命運,立志要在師範教育事業中,奉獻自己的知識和勞動,推進新中國的義務教育運動,讓更多的人民大眾在普及教育中改變自己的命運。然而,60年代,他在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風暴中被誣陷,被打入「牛棚」,直到1979年初他才獲得徹底平反,恢復名譽,重新登上人民教師的講台。80年代,他把自己教育人生的最後十年視為黃金時代,滿腔熱情地全身心投入到踐行「用教育改變更多人命運」的教育改革實踐中,榮獲「全國優秀教師」榮譽稱號,登上了天安門觀禮台。
步入90年代的他,面臨着告別講台的退休人生。回顧和思考︰他即將告別的大學校園中,年復一年出現的「應試教育」,使少數人升學,多數人失去「教育改變命運」的機會,合理嗎?
他考察日本和美國的私立大學,孕育了一個踐行「教育改變命運」的重大抉擇,聯合退休的教授,為被「應試教育」取消入學資格的人民大眾子弟提供上大學的機會,使他們能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中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——開創新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。
侯德富校長「十年牛棚」生活,對子女的前途無能為力,如果不是教育,他的子女不可能留學美國,並在美國工作。他自己和一家幾代人,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現實,更加促使他下決心通過教育改變落榜考生的命運。因此,他放棄在美國辦培訓班賺大錢的機會,婉拒子女親朋希望他和兒女一起在美國安享晚年的勸說,毅然將他在美國辦培訓班賺的第一桶金帶回到自己的祖國,創辦私立華聯學院,招收落榜考生,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命運。這就是侯德富校長的辦學理念。
千教萬教 教人求真
千學萬學 學做真人
侯德富的辦學理念,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。1917年陶先生從美國學成歸國,推行平民教育,就是以教育改變中國最大多數最窮苦的農民的命運,也是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。
2003年侯德富校長到陶先生家鄉安徽省歙縣參觀考察、學習。啊!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融滙到侯校長的心坎裏了!他立即在華聯學院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。2004年成立華聯學院陶行知研究會,2008年成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重點項目《重讀陶行知》校本課題實踐基地。
「千教萬教,教人求真,千學萬學,學做真人」。陶行知語錄以浮雕的形式置於全校最醒目的大屏幕旁邊,人人必經的十字路口,以凸顯其重要性,求真,說真話,做真人。
<一> 嚴格要求學生追求真理,學真本事。
首先,設置專業和學科,堅持符合社會需求,對學生就業有用的原則。現有9個學院,19個系49個專業,是根據市場的需求,經過優勝劣汰考驗,逐步建立起來的。培養學以致用,具有實際動手能力的實用型人材。
<二>培養學生做有道德的人
教書育人,德育為先。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,最重要是教學生做真人。校訓是:愛國家,守法規,講信用,遵校紀,刻苦學習,重承諾,盡本份,愛校愛群。
為此,建立思想教育基地,踐行「生活即教育,社會即學校」。建立500畝基地的清遠校區,與當地農村、長青果園、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等建立聯系,作社會調查,參加勞動及進行軍訓等。
<三> 實踐人才教育的成功,學生成為改革創新的人才。
華聯的教授們認為,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,並非綜合素質最差者,他們社會知識較多,社會活動能力較高,其中不少學生因為個性太張揚,或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厭學。有豐富教學經驗,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導的華聯教授們,慧眼識英才,循循善誘,不少學子培養成材了。如工商管理系06屆有個畢業生,參加工作到德邦物流公司不到一年,就在六百多來自全國各大學的畢業生中脫穎而出,成為公司的總經理級的高管,與他同年級的同學很多都做了老板,創業發展有聲有色。
<四> 勤儉辦大眾化教育
自力更生,因陋就簡,力戒奢華,自1990年成立那天起,就致力於「大眾化教育」組織貧困生勤工儉學;爭取國家財政撥款的「國家獎學金」,爭取熱心人士贊助。如華師大曾近義教授設「曾近義獎學金」「麥克爾獎學金」等,對家庭經濟有困難,品學兼優的學生予以獎勵。
開創了「教授辦學」的範例
華聯人經歷20年艱苦卓絕的奮鬥,今天,廣州私立華聯學院已經是一所擁有9個學院44個專業的萬人高校,學校校園佔地面積近千畝,學校教育資產4億元2008年被評為全國民辦高校50強之一,到目前為止,已經為2萬多落榜考生改變了命運,實現了跳出「農門」的理想,開創了「教授辦學」「教授治校」的範例。
廣州私立華聯學院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二十年來虔誠地踐行陶行知教育理念,應該是其中首要的因素。 (曾憲儀)